強風、海水、消波塊 畢展…飛向澎湖

黃雅庭的「共生」,希望澎湖居民接龍,讓圓越來越大。
記者曾希文/攝影

  澎湖的強風與海水、消波塊,都成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系大四畢業班學生共同的創作靈感。12月19日,24 個同班同學還將帶著作品,到澎湖員貝島,展開11天的展出,要與當地民眾交流。

  學生葉育綸創作了四種交通告示牌,加入當地氣候特色與人文風情的kuso想像,可說是為澎湖量身打造。例如在「單行道」指示牌的後頭,加上幾抹波紋,遠看就像一隻章魚,逗人發笑。還有「禁止舉起消波塊」、「禁止超越飛行傘」等。他表示,到澎湖會找尋合適的地方,放置這些告示牌。

  林旻潔的作品是7件長寬各約50公分的大型陶瓷貝殼,她要帶到澎湖去,「野放」這些貝殼,隨潮水而去,帶往未知之處。從大三就開始燒製創作這些作品,林旻潔說,不會捨不得,因為相信有捨才有得。她喜歡員貝島居民熱情、富保育樂活的感覺。

  游惠芳以「傘」為題,蒐集學校圖書館、系辦公室的被人忘記帶走的雨傘,一共有49把,完全沒有花半毛錢。她想讓這些傷心傘,變成能讓人快樂的快樂傘,因為澎湖的風大,所以她想邀請居民試著隨風玩耍,發現「傘開花」樂趣。

  強調與當地居民互動,在作品中再注入新的精神,黃雅庭的作品「共生」是共92隻的陶瓷小魚,排列成一圈圈不斷迴游,取相處和諧之意。黃雅庭表示,她要在陶器中倒入澎湖的海水,當地區民也可以任意隨性加入這個共生迴圈,漸漸擴大直到無限,充滿驚奇。

【2007/12/08 聯合報】@ http://udn.com/

 

 

綠能當道 澎湖風車公園:風一來就發電 /2007-12-07 10:06/陳映竹 

 


「綠能當道 澎湖風車公園:風一來就發電」(陳映竹報導)

強勁的東北季風,讓冬季的澎湖,顯得嚴肅且不可親近。
但您知道這迎面而來的強風,正是21世紀最讓世人急欲開發的「綠色能源」?!
澎湖地勢平坦、無高山阻礙,再加上風向一致,是全球數一數二建立風力發電的絕佳地點。

澎湖科技大學校長林輝政指出,澎湖冬天常有每秒30公尺的強風,風力強勁,尤其是十月到二月期間,風力常是滿載。
目前澎湖科大利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風能,在今年三月設立了風力太陽能發電實習所,從事教學研究,並且作為選修「綠色能源學程」的學生實作的場所。
澎湖科大電機系主任吳文欽表示,澎湖科大的風力太陽能發電實習所,擁有六座各一千瓦風力的發電機及一套六千瓦太陽能發電系統,共可發電十二千瓦電力。

這堂「綠色能源學程」,不限定學生的科系、背景,目前共吸引了180位學生選修。
此外,澎湖科大還與台電合作,規劃投資120億台幣設立「風車公園」(wind park),預計在兩到三年內完工,屆時年發電量可達到884百萬度電力,這麼多的電力,澎湖用不完,但林輝政說,以目前技術,生產的電力無法儲存,因此還得等2013年海底電纜架設完成後,把其中的210百萬瓦電力輸回台灣本島。

目前澎湖科大的照明設備和養殖魚塭所費的電力,全由自設的風力太陽能發電實習所提供。
而澎湖地區也有兩成的電量,是由風力發電提供。

林輝政指出, 一座風力發電機約三千多萬,壽命是二十年,運轉七年之後成本就能回收,也就是往後的十三年,只要風一吹動,風力發電就是處於「賺錢」狀態;吳文欽也打趣地說,目前石油這麼貴,風力發電只要有設備,風一來就有電。

反觀火力發電,在原物料持續上漲的今天,火力發電頂多損益平衡,再加上發電時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氣,有礙環保,因此風力發電必定是是未來電力的新趨勢。

新聞來源:中廣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