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12/1
不僅鼓吹立法開放賭場設置者向來都將「振興經濟」與「籌措政府財源」,
當作幫助他們達成促使政府讓「賭場合法化」與開放「設置賭場特區」的目標之有力籌碼;
絕大多數基本上並不支持開放賭禁之人士,也常會受到只要「讓賭場合法化」與「開放設置賭場特區」
便能夠「以賭興鄉」甚至是「以賭興邦」的嚴重誤導,而產生以下之極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
「在『賭既然禁之不絕』的情況下,不如藉『開賭』來幫政府廣闢財源、繁榮地方經濟,
此未嘗不能不算是得以從百害之中得到一些好處的極不得已之權宜做法。」其實,
這是由於鼓吹立法開放賭場設置者,刻意運用片面之利多資訊,
以及有心對外界隱藏更廣泛的負面事實之伎倆所致。
事實上,從美國開賭的大多數例子上來看,無論是讓賭用何種形式予以合法化,
非但無法達到振興地方經濟、豐裕政府財源的目標,反而卻產生重挫地方經濟的惡果。
其實,我們可先從賭博業者的言語中所透露出的點點滴滴之中,發現一些端倪。
雖然,運用片面之利多資訊,是賭博業者導引朝野減少開放賭禁之阻力的一貫策略,
但是,他們也偶爾會在無意中揭露出一些真相,比如說,
國際知名之幻象賭場(Mirage Casinos)的總裁 Steeve Wynn就曾在康乃迪克州的橋頭港鎮
(Bridgeport)於1992年所辦的一場公聽會中公開表示:「明白的告訴你們,根本就沒有任何理由,
可以讓你們在座當中的任何一位產生這種期待:因為湧進來了很多人,
所以這些人就會跑進你們的商店、餐館、或酒吧。事實上,
待那些現在不來光顧你們餐館或商店的人們,會因為我們要在此蓋這棟建築(賭場),
就會來光顧你們的餐館或商店,根本在邏輯上就是錯誤的。」
相信這位經營賭場事業的頂尖人物已經說得夠明白了,
以為設置賭場便等於是幫地方經濟打下一劑強心針的想法或看法根本就是錯的。
而許多地方發展賭博事業的例子,更是再真實也不過的反映出他所說的真相,
且讓我們來看看以下的例子:
根據美國一份餐館與貿易之專業性期刊,餐館商業(Restaurant Businese),
的主編Allmendinger所提出的資料顯示,大西洋城自1978年開放賭場設置到往後的15年期間,
賭場光是在食物與飲料上的支出就砸下了天文數字般的金額,以確保能夠將賭客留在賭場之內,
而他們光是在1991年內就砸下了兩億三千四百萬元美金在食物與飲料上面,
如此龐大的投資便很自然地,使得其它未經營賭場的餐館完完全全失去了競爭力,而一一關門。
事實上,大西洋城在賭場開放前有243家餐館,賭場開放三年後便倒閉了三分之一,
而開放十年之後便只剩下146家,等於是有四成的餐館倒閉了,賭場對當地商業的殺傷力由此可見。
南達柯達州死木鎮(Deadwood),繼拉思維加斯與大西洋城之後成為美國第三處將賭場合法化的地區,
自1989年設置賭場開始,當地的餐館、成衣店、娛樂業、商業服務、及汽車銷售業等生意都下跌得非常明顯,
而在兩年之內,賭博合法化也成為導致當地之商業與個人破產的主因。就明尼蘇達州的餐館生意來看,
賭場開設後不久,在賭場之週遭三十英里內的餐館的營業額便普遍下降了20﹪至50﹪。
就科羅拉多州(1989年通過開放賭場設立案)而言,該州三個地區,中央鎮(Central City)、
黑鷹鎮(Black Hawk)、與跛溪鎮(Cripple Creek),於1991年正式開張後,
便使得原先之地方的非賭博性產業、商家嚴重受創,而一一倒閉,到了1992年,
居民甚至必須開車到四十英里之外才能夠買到生活必需品,而跛溪鎮原有的六十家零售店,
在短短的一年期間內,就有五十家相繼倒閉。
也就是說,由所舉出之典型的例子可見,賭場本身為了將賭客留在場內,花了天文數字般的金額,
以提供低價的飲食為手段,誘使賭客用不著到場外消費,
地方上的其它產業自然而然就會因為根本無法面對這些不公平的競爭,
而被斬斷生機。更荒謬的是,賭場可將這些費用報作營業上必要支出,
還可以從總所得中扣除、障眼法般的大大縮小了實際營收,而達到了不違法的逃漏稅效果,
政府必然也就因而得不到稅收上的好處。賭博企業在這種左右逢源的情況下,
當然能無往不利!相對地,非賭博性產業在這種左右掣肘的條件下,當然就只好仰天而嘆、
喝西北風了!由此可見,「開設賭場」並非地方之福,事實上,
「開設賭場」非但絕非如鼓吹立法開放賭場設置者所言,能夠讓衰敗的地方經濟起死回生,
或美其言為能夠「振興經濟」,相反的,從文中所舉出之發展賭場的典型例子可見,
反而會讓地方原有的非賭博性產業不得翻身,進而導致「經濟陣亡」的現象。
|